Close
牙齦潰瘍流血「白色膿包」是口腔癌前兆?

有許多人時常擔心自己口腔的健康,因此會特別留意口腔內發生的一些變化,這當中有一個許多人常見,而且往往都是突如其來的出現,導致民眾發覺與以往不同,因此以為自己是不是得了什麼口腔的疾病或是口腔發生什麼事情?

牙齦膿包:常見但不等於癌症

近期有病患來到診所詢問,「醫師我的牙齦一直有白色膿包,常常破皮還越來越大!」病患的下顎外側突然有一大塊黃白色的突起物,並且提到說他每天刷牙都會不小刷到或撞到它,然後造成潰瘍流血,十分擔心是不是會成為惡性導致口腔癌的腫瘤?其實,這種現象即為口內常見並且無害的「偽腫瘤」-骨疣。

什麼是「偽腫瘤」-骨疣

口腔的骨疣,是一種由口腔顎骨的皮質骨增生的結果,並非真正的腫瘤,而是一種 發育異常,又被稱為骨隆起。

  • 特性:骨疣通常在成年後才明顯增生。
  • 無害性:骨疣不會演變為口腔癌。
  • 發生率:約 20% 的人有骨疣,位置和大小因人而異。

嚴格來說,在病理分類上其實並不算是腫瘤,而是一種發育異常,而這種在臨床上被認為是一種「偽腫瘤」的概念,因此也不會是口腔癌。

這種偽腫瘤的特色是成年人之後他才會開始有明顯的增生,而這也是很多人會覺得為什麼以前沒有,而這一兩年卻突然出現的原因,同時也容易造成民眾對於自己口腔健康上的誤會,更甚至不知道自己有骨疣的狀況。

而骨疣通常是無症狀發生的,據統計有接近20%的人有骨疣,且會因為每個人狀況不同而有不同的大小與位子,更加容易讓人混淆說這是不是什麼嚴重的症狀。

如果遇到骨疣的話,通常是不需要處理,除非病患骨疣區域缺牙要製作活動假牙時或是骨疣區域的口腔黏膜時常潰瘍時,才會需要手術去移除骨疣,避免它影響到咀嚼、咬合或配戴假牙等有關生活機能的部分。

另外骨由表面的黏膜通常會比較薄弱,有些人在此區域時常容易破皮受傷,也形成這種情況很像是發炎感染的白色膿包,因此造成誤會。

什麼情況下需處理骨疣?

骨疣通常無需治療,除非以下情形:

  • 骨疣區域缺牙需製作活動假牙。
  • 骨疣引發黏膜潰瘍或疼痛,影響咀嚼或佩戴假牙。

在日常生活中,建議使用小刷頭牙刷,輕柔清潔骨疣周圍,避免受傷。與其試圖移除,不如與骨疣和平共存,維護口腔舒適。

如何分辨牙齦膿包與口腔癌

與骨疣不同,口腔癌是發生在口腔內的惡性腫瘤,容易發生在口腔頰黏膜、牙齦等位置。

而慢性刺激則是口腔癌發生最主要的成因,其中又以嚼食檳榔為主,除外吸菸、喝酒或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等,也容易造成口腔癌的發生。

自我檢查口腔癌的方法

  • 觀察顏色變化:如白色、紅色、深褐色或黑色斑塊,且無法擦除。
  • 檢查潰瘍:持續超過兩週未癒合的潰瘍。
  • 觸摸腫塊:牙齦或口腔內出現不明原因的硬塊。

預防與早期診斷的重要性

預防口腔癌的最佳方式是:

  • 遠離菸、酒、檳榔。
  • 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 定期口腔檢查,讓專業醫師協助早期發現問題。

若發現疑似口腔癌的徵兆,立即尋求專業醫療診斷,以免延誤治療,導致病情惡化。

顧齒飲食!3項「飲食核心」對於口腔的直接影響 數位牙科結合3D列印技術,導引式植牙、隱形牙套高效率完成精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