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今年三月於屈臣氏、Tomod’s、小三美日、藥局等通路,購買國內外生產總計30件市售牙膏,並檢驗其商品標示、氟含量、防腐劑及商品宣稱及對應成分四大項目。消基會上周五(8/12)公布抽驗結果[1],結果當中有12件、占4成驗出防腐劑,且當中有2支的含量超出化粧品的防腐劑標準[2]。
牙膏含防腐劑?聽起來讓民眾心驚膽跳,牙膏天天在嘴巴裡面刷來刷去,小孩甚至有可能不小心吃下肚,這還得了?!先別急著跳腳罵廠商黑心無良,關於牙膏裡的防腐劑,有些事你一定要知道:
一、不只4成,其實牙膏100%都需要添加防腐劑(成分)
皮膚科醫師邱品齊表示,牙膏應該是100%都需要添加防腐劑,消基會這次只驗了4種防腐劑,苯甲酸、水楊酸、對羥苯甲酸及對羥基苯甲酸甲酯,發現四成有添加這類防腐劑,但其實剩下六成也會添加防腐劑,只是沒有被檢驗到而已,甚至有些產品連防腐劑都沒有標示出來,這樣就下結論說「牙膏4成驗出防腐劑」真的非常不適當。
此外,牙膏目前的確還屬於一般商品並不屬於化粧品管理,所以其中的防腐劑並沒有相關標準,只有規定三氯沙(Triclosan)不得超過0.3%,所以這次檢出超量防腐劑之牙膏商品並未違法,廠商白白背了不肖無良的黑鍋。
二、牙膏使用防腐劑(成分)是必要之惡
為什麼牙膏一定要加防腐劑?
事實上,牙膏多半放置浴室中,而且牙膏接觸面常會碰到空氣及牙刷,牙膏如果沒有防腐劑,長期在潮濕污染的環境下容易變質,之後就會滋生細菌黴菌,這是很糟糕的狀況,為了避免發生這樣的事情,牙膏添加適當適量的防腐劑是需要的。
邱品齊醫師表示,簡單說,牙膏因為多數含有水,加上整體製程並非全然無菌,包裝瓶器也非真空密封,為了確保產品在製造後2~3年內能維持品質,而且在開封後使用期間也不會變質,就必須想方法來達到這目標,而添加「防腐劑」就是最簡單的方式。
然而這幾年因為市場上對於既有的防腐劑有些雜音,雖然多數成份到目前為止在衛生法規上都是可以用,但已經有不少廠商在尋求替代性的防腐成份,然而這些原料是否真的就安全有效,仍然還需要有更多的研究及時間來證實,尤其是利用植萃或精油當做防腐成份這問題會更複雜。
防腐劑本來就是很專門的議題,但這幾年來只要講到化妝品添加防腐劑就常常很不理性,甚至有些廠商只是利用消費者的恐懼心態來行銷產品,實際有添加防腐劑卻沒有誠實標示出來。或是添加了消費者比較不熟悉的防腐劑,就誤稱為沒有防腐劑,甚至是使用具有雙重特性的成分來模糊添加防腐劑的事實。(例如「丙二醇」低濃度使用是保濕劑;高濃度使用則有抗菌防腐效果。)
這樣讓很多民眾以為化妝品不添加防腐劑是件很簡單的事,然而事實上真的不是這樣的……
化妝品真要做到不加防腐劑,是需要有很多配套措施的,從選料、製造、裝填、包材、包裝、存放、運送、效期,都要有別於現行產品的生產方式與思維,像是無塵環境、無菌操作、全自動生產、特殊設計密封瓶器…等。不是不能做到,但要這樣製造產品,所需要的成本是相當高的,不但產品會是小容量、小包裝而且效期短、價格高更是必然,所以這樣的製程標準可以算是理想,但要變成通則是很困難的。
三、牙膏全成分標示,才能保障消費者權益
「口腔衛生產品改列入化妝品管理已經提了好幾年,但到現在還是原地踏步毫無進展,責任都推給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的立法延宕,結果造成在口腔用有可能會被食入的產品反而管理上更鬆散。」邱品齊醫師建議,只要會接觸到皮膚或黏膜上的產品都應該全成份標示,像是洗衣精、洗碗精、防蚊液、漂白水、牙膏、漱口水、濕紙巾…等,廠商應該要把添加的成份跟消費者說明清楚,而且標示要正確並且依照添加濃度來排列成份順序。
如果擔心消費者看不懂添加成分,只要運用一點簡單的標示小技巧(如下圖),就能輕鬆解決問題了。只是這樣的夢想何時才能實現,真的就端看衛生管理單位的覺醒與決心了。
[2]因國內目前尚未規定牙膏訂定防腐劑含量及全成分標示,故消基會參照《化妝品中防腐劑成分使用及限量規定基準表》做檢驗。
報導連結:消基會調查「4成牙膏含防腐劑」好嚇人?其實應該每一條牙膏都需要含防腐劑!